涂裝工藝是造車四大工藝之一,關乎到汽車成品的美觀、安全和壽命。汽車陰極電泳涂裝技術具有可控性強、效率高、污染少、安全性強、烘干展平性好等優勢,已成為眾多汽車廠商青睞的一種涂裝技術。那么,要做好汽車陰極電泳涂裝,有哪些注意點呢?
1. 做好電泳前處理
脫脂和磷化是電泳前處理必不可少的環節涂料在線coatingol.com。脫脂過程中,操作人員應對溫度、濕度、時間、溶液pH值、噴涂壓力等做好嚴格的控制。以溫度為例,脫脂溫度較高,水解速度過快,表面容易泛黃;脫脂溫度較低,表面的濕潤度不足,脫脂效果難以提升;通常將脫脂溫度定在50~60 ℃為宜。脫脂結束后還需及時進行表面清洗處理,將堿性物質去除干凈,以提升汽車車身結構部件的抗腐蝕性能。
同樣地,磷化過程在溫度、時間、酸度、噴淋壓力等工藝參數上均需滿足標準要求才能實現涂膜作業效果提升;磷化處理完成后還需對工件表面進行全面清洗,將殘存的可溶性鹽清理干凈,以保證涂膜具備較高的黏結力,有效實現結構穩定性與耐腐蝕效果的提升。相較于其他基材,汽車部件在造型、結構、細節等方面都更為復雜,因此前處理更需要細致入微。
2. 控制好電泳參數
電壓:在電泳涂裝環節,電壓的變化可以用來調節成膜的厚度。電壓升高,膜厚雖有所增加,但會給供能系統造成較大沖擊,電流沉積的速度也會加快,極易導致外觀和性能的下降;而如果電壓較低,電沉積的速度變慢,成膜效率隨之下降,最終的涂膜效果也無法達到要求。通常來說,操作人員會在確保涂膜外觀合格的情況下盡量提升電壓,一般設定在150~220 V。
電導率:電導率的設定必須恰當,通常保持在1200~1600 μS/cm,合理進行電流的流動才能實現電泳效果提升,涂膜的質量也會提高。如果工作人員隨意增大電導率,會導致電解反應速度加快,漆膜光澤度下降,漆膜內部也會摻有較多的雜質,防腐性能無法達到要求。
電泳溫度:電泳溫度是影響最終效果的重要參數,溫度通常設定在25~30 ℃為宜。過高會造成黏度下降、電極反應速度加快,膜厚也會增加,對涂膜的效果也產生不利影響。為確保汽車表面色澤、光滑度、厚度均勻,電泳溫度需要嚴格控制。
固體分:固體分的增加會使得電泳速度加快,漆膜表面的光潔度容易隨之下降,帶來橘皮等問題。而固體分較低,漆膜的遮蓋力會變弱,厚度偏小,容易形成針孔,穩定性也比較差。從實際應用經驗來看,將漆膜固體分設定在18%~25%較為合適。
pH值:與陽極電泳常設的pH值區間范圍(2.5~4.5)不同,陰極電泳涂料在接近中性的弱酸環境下性能更穩定,其工作槽液的pH值通常需要保持在一個較為狹窄且相對較高的范圍內,大約為5.8~6.2。該區間能減少氫氣泡的形成,從而獲得更好的涂膜外觀和平整度。
電泳時間:若工件浸入電泳槽內的時間較長,漆膜厚度將增大,但也會造成作業效率下降。根據當前電泳涂漆的要求,應在確保涂層效果達標的情況下盡量縮短時間,促進生產效率的提升。一般車輛大型工件3~4 min,小型工件20 min左右。
3. 做好后期烘烤工作
電泳后期的烘烤環節是確保涂層性能的關鍵步驟,它直接影響到最終汽車成品的質量。烘烤的溫度和時間必須嚴格按照工藝規定操作,若溫度過低或時間不足,則會導致固化不完全,影響涂膜的附著力、耐蝕性和機械性能;而溫度過高或時間過長則可能導致“過烘干”,使涂膜變脆甚至脫落。
烘烤過程還應確保均勻加熱,避免局部溫度過高或過低,通常要求烘干室內溫度均勻性為±5 ℃以內。烘烤完成后,要待樣件冷卻至室溫后再取出,以進一步穩定涂膜性能,以免因熱應力造成變形或損壞,影響車輛外觀和防護性能。同時,要特別注意防止出現表面看似干燥但實際上內部尚未完全固化的“假干”情況,這就需要細致觀察涂膜的顏色變化和其他外觀特征,以判斷涂膜是否已經充分干燥。
表面涂裝不僅僅確保車輛美觀,更是延長使用壽命、保證出行安全性的重要舉措。隨著技術的發展成熟,陰極電泳涂裝已在汽車量產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伴隨著政策扶持、競爭白熱化、國產車“出海”等汽車市場局面的變化,廣大車企的研發與技術人員結合自身具體情況,不斷優化涂裝改進方案,提高造車工藝水平,方能保質保量地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參考文獻:汽車涂裝陰極電泳技術的應用[J]. 汽車畫刊, 2024, (01): 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