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造消費中, 外型資料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近幾十年來, 隨著科學技術的開展, 鑄造粘結資料曾經由原始的粘土開展到了其它無機、有機或無機與有機相分離的系列粘結劑。40 年代末呈現了CO2-鈉水玻璃法, 60 年代又創造了有機或無機基團相分離的有機粘結劑冷硬砂, 80 年代, 有機冷硬砂進入成熟期, 使傳統的粘土砂和有機熱芯盒工藝遭到了有力的應戰(歡迎免費注冊,登陸中國涂料在線(涂料在線)行業門戶網址www.zx446.com,免費發布供求,免費發布產品,免費發布企業動態)。從砂芯( 砂型) 強度、環境污染和費用等多個角度權衡, 新型的無機、有機冷硬砂都有明顯的優越性。有人對各種外型、制芯辦法的資料費用作了比擬, 如表1 所示。
注: 表中系指純資料費、制芯過程中的費用, 不含澆注、清算、環保費
有機、無機及粘土粘結劑在各種制芯、外型辦法的應用比例也隨著時期的推進而改動。70 年代末, 國外有人作了一次調查 , 在外型方面采用粘土類資料的約占63% ; 采用其它無機粘結劑資料的占13%; 采用有機粘結劑資料的占24%; 在制芯辦法方面, 首先綜合了應用無機粘結劑的各種制芯辦法, 其總和占總重量的21. 6% ; 冷硬合成樹脂法占26. 3% ;而熱硬法占51. 6% 。進入80 年代以來, 樹脂自硬砂工藝在歐美、日本等興旺國度開展很快, 它已普遍應用于這些國度的機床、重型與礦山機械、造船及通用機械行業的大、中型鑄件消費中。英國70% 以上的鑄鐵件和20%以上的鑄鋼件是采用呋喃樹脂自硬砂工藝消費的, 最大件重達100 t, 在美國, 化學粘結砂占全部型砂的20%以上, 其中, 40% 左右為樹脂自硬砂( 不包括殼型殼芯、熱芯盒、冷芯盒) ; 在日本大型鑄件消費中, 50% 以上是采用樹脂自硬砂, 樹脂自硬砂工藝已占其鑄造消費的第二位, 僅次于濕型砂工藝; 在歐洲樹脂自硬砂最大應用者為德國, 據原西德鑄造工程協會( VDG) 調查, 在其會員廠中, 1986 年采用樹脂自硬砂外型的比例已由1975 年的19. 4% 進步到30. 2% 。
我國于70 年代開端研討和應用樹脂自硬砂, 在/ 六五0、/ 七五0期間, 經過技術改造, 已有十幾家機床廠先后建起了樹脂自硬砂消費線, 所消費的鑄件質量明顯進步, 使其機床鑄件或機床產品打入了國際市場。同時, 對酯硬化酚醛樹脂砂也展開了研討工作。如, 沈陽鑄造研討所于80 年代后期, 勝利地開發了新型酚醛樹脂粘結劑[ 6] 。90 年代, 我國在溫芯盒、低毒無公害氣硬冷芯盒法、近無余量鑄造方面停止了技術攻關, 也獲得了令人稱心的效果。但應看到, 我國目前80% 以上的單件小批量鑄件消費廠, 大多數還是采用粘土砂工藝, 樹脂自硬砂工藝還有待于加速研討和推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