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鋼管使用年限的反思-[雅日玻璃鋼]
近日,一篇名為《運用玻璃鋼管內襯修復技術 金沙江路地下60年代老水管獲新生》的評論員文章在《新民晚報》刊出。
文章很詳細的描述了解決了怎樣的施工困難,如何進行施工的,甚至講了這樣的施工方式對比“挖出更換”節約了多少錢,但是唯獨沒有講“為什么才用了60年左右的地下埋置管道就出問題了”。
針對玻璃鋼管來說,在陽光下的耐候性在10-15年左右,但是埋在地下它的耐候性達到百年難道不理所應當嗎?當然,現在出現這樣的問題再去找當年的制造商也不大現實,所以我就這件事情有所反思(歡迎免費注冊,登陸中國涂料在線(涂料在線)行業門戶網址www.zx446.com,免費發布供求,免費發布產品,免費發布企業動態)。
60年代的中國工業是非常落后的,那時候能夠生產出玻璃鋼管已經很不容易了。生產設備局限性、生產技術的不成熟、原材料技術的匱乏以及檢測設備的短缺,都直接或者間接的決定了當年制造業的水平。不像現在這樣,生產設備先進,生產技術成熟(像雅日玻璃鋼已經有十多項獨創制造技術),原材料給力,還可以使用很多高精度儀器去測算它的耐候性,所以目前的玻璃鋼管可以達到更高的耐候性。
另外還需要反思另外一個層面:六十年前的玻璃鋼管尚且能達到60年的耐候性,六十年后的今天,設備、技術、配套都非常完備的今天,為什么我們產品耐候性僅僅在原有基礎上提升了67%左右?一方面制造玻璃鋼管的企業需要反思,另一方面諸如Aslan、aliancys、DOW等等企業是否也需要反思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