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揮發性有機物(VOCs)作為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O?)形成的前體物,是大氣污染治理的重點和難點。工業涂裝行業因其涂料、稀釋劑等高VOCs含量的原輔材料使用,成為VOCs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山東省作為工業大省,工業涂裝行業VOCs減排潛力巨大。近年來,山東省生態環境廳以源頭替代為核心,創新政策工具,推動企業綠色轉型,在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之路上取得顯著成效。
政策引領:源頭替代推動治污革新
傳統工業涂裝工藝依賴溶劑型涂料,VOCs排放強度高且末端治理成本高昂。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精準施策,將“源頭替代”作為治污核心路徑,通過推廣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Low-VOCs)含量原輔材料,從生產端減少污染物生成。這一策略不僅降低了末端治理壓力,更從根源上推動行業技術升級。
政策實施以來,山東省已對27家企業實施“豁免”政策,即對采用源頭替代技術的企業豁免部分VOCs排放監管要求或給予財政獎勵。數據顯示,這些企業累計減排VOCs約862噸,相當于減少數百噸大氣污染物輸入,為區域空氣質量改善注入強勁動力。
雙向共贏:環境減負與經濟增效并行
源頭替代政策的落地,實現了環境治理與經濟發展的協同共進。對納入豁免的企業而言,政策紅利直接轉化為經營成本的降低:
運行成本顯著下降:現有企業通過改用低VOCs涂料,年運行成本減少超673萬元。例如,水性涂料替代油性涂料后,企業無需投入高額的廢氣收集和燃燒裝置維護費用。
新建項目輕裝上陣:政策為新上馬的涂裝項目提供審批便利和資金支持,節省建設費用151萬元。這加速了企業技術改造進程,助力綠色產能快速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并未以犧牲產品質量為代價。低VOCs原輔材料的推廣同步帶動了涂料行業技術創新,環保型涂料的性能已接近甚至超越傳統產品,為下游企業贏得市場競爭力。
機制創新:從“被動管控”到“主動激勵”
山東省的實踐突破了傳統環境治理的單一管控模式,構建了“政策激勵—技術支撐—企業受益”的良性循環:
動態豁免機制:通過設定技術門檻,對持續采用清潔生產技術的企業給予階梯式政策支持,形成“早改早受益”的示范效應。
審批流程優化:簡化豁免申請程序,縮短審批周期,使政策紅利快速觸達企業。
資金精準投放:將省級環保專項資金向源頭替代項目傾斜,降低企業技術改造的初期投入壓力。
這一機制創新不僅提升了政策執行效率,更激發了企業自主減排的內生動力。據統計,目前已有超過60%的省內重點涂裝企業啟動低VOCs技術改造計劃。
未來展望:擴面提質,打造治污新標桿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明確,下一步將從三方面深化VOCs治理:
擴大豁免范圍:逐步覆蓋更多中小型涂裝企業,尤其針對產業集群區域推行“整體替代”試點。
強化技術支撐:建立低VOCs材料應用數據庫,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技術解決方案。
完善市場化機制:探索碳排放權交易與VOCs減排聯動,推動環境成本內部化。
結語
山東省工業涂裝行業VOCs治理的實踐,為全國重點行業綠色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山東方案”。通過源頭替代政策的精準發力,該省在實現精準治污的同時,為企業創造了“減污降碳”的真實收益。這一模式不僅彰顯了政策工具的創新價值,更昭示著:在“雙碳”目標引領下,環境治理完全能夠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未來,隨著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山東有望為全國工業綠色轉型樹立新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