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893.1-2021《家具表面漆膜理化性能試驗 第1部分:耐冷液測定法》
1. 測試原理
將浸透試液的濾紙放置到試樣表面(適用于所有經涂飾處理的家具的固化表面,不考慮材料不適用于皮革涂層和涂飾織物的涂層),并用玻璃培養皿罩住該表面。經過規定的時間后,移開濾紙,洗凈并擦干表面。檢查其損傷情況(變色、變澤、鼓泡等)。根據描述的分級標準表評定試驗結果。
2. 材料和設備
圓紙片:直徑為 (25±2) mm的無染色劑和膠黏劑的柔軟濾紙,其克重為400~500 g/m2;
玻璃培養皿:經磨邊處理,無翻邊,內徑約為40 mm,高度約為25 mm;
鑷子;
吸水紙或吸水棉:具有良好的吸收性能;
白色、柔軟的吸水布;
漫射光源:在試驗表面上可提供均勻漫射光,并在試驗表面達到 (1200±400) lx的光照度??刹捎寐淙展?,也可采用漫射人造日光。
試液:溫度為(23±2) ℃;
純凈水或蒸餾水:溫度為(23±2)℃;
清潔液:采用清潔劑配制的水溶液,濃度為15 mL/L,每次使用時均應新鮮配制;
清潔劑:按GB 9985-2000中B1.4.3規定的標準餐具洗滌劑。
3. 操作要點
試樣經預處理后,立即放入溫度為 (23±2) ℃的環境中開展試驗。
試驗表面應水平放置。應使用選定的試驗液體進行試驗,兩個試驗區域的中心相距應不小于60 mm。如果可以,試驗區域的中心距試驗表面任何邊緣應不小于40 mm。如果有任何理由認為試驗表面性能可能發生變化,應同時開展兩個相同的試驗。
試驗開始前,試驗表面應用清潔布輕輕擦凈。對每種液體都要使用干凈的鑷子。
將圓紙片放入選取的試驗液體中浸漬30~60 s,用鑷子夾起,快速沿盛放試驗液體的容器邊緣擦去流液。快速放置到試驗表面上,立即用玻璃培養皿罩住,培養皿邊緣不應與圓紙片接觸。
記錄每種試驗液體對應試驗區域的位置。
達到規定的試驗時間后(試驗時間用于模擬液體不小心灑到家具表面至被撤離所經過的時間,應從表1中選擇),取下玻璃培養皿并用鑷子揭去圓紙片,不要除去黏附在試驗表面的紙纖維。用紙吸干(不要擦拭)殘液,不要覆蓋試驗表面,在試驗環境中無干擾情況下放置16~24 h。試驗表面應有足夠的防塵保護,但是不應限制空氣的自由進入。
放置16~24 h后,首先用清潔布取清潔液輕輕擦洗試驗表面,接著用清潔布吸水擦洗,最后用干的清潔布擦干試驗表面。
不要覆蓋試驗表面,在試驗環境中無干擾情況下放置30 min。然后在照射光源條件下仔細檢查每個試驗表面的損傷情況,例如褪色、變澤和變色、鼓泡、膨脹或其他缺陷。為此,分別用漫射光源和不同的角度對表面進行照射,包括角度組合,使光線從試驗表面反射到觀察者的眼睛。觀察距離應為0.25~1.0 m。試驗液體所引起的變化也應通過觸摸表面來確定。
通過比較試驗區域和周圍區域的表面情況,根據分級評定表對試驗表面進行評級。
分級評定表
等級 | 說明
|
1 | 無變化; 試驗區域與相鄰區域無法區分。 |
2
| 輕微變化 僅當光源投射到試驗表面,并反射到觀察者眼睛中時,試驗區域與相鄰區域可區分,如褪色、變澤和變色; 試驗表面結構沒有變化,如膨脹、纖維突起、開裂、鼓泡。 |
3
| 中度變化; 在數個方向上可見,試驗區域與相鄰區域可區分,如褪色、變澤和變色; 試驗表面結構沒有變化,如膨脹、纖維突起、開裂、鼓泡。 |
4 | 明顯變化; 在所有可視方向上可見,試驗區域與相鄰區域可明顯區分,如褪色、變澤和變色;并且/或者試驗表面結構有輕微變化,如膨脹、纖維突起、開裂、鼓泡。 |
5 | 嚴重變化; 試驗表面結構明顯改變; 并且/或者褪色、變澤和變色; 并且/或者表面材料全部或部分被移除; 并且/或者濾紙粘在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