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在全球“雙碳”目標與“禁油令”加速推進的背景下,粉末涂料憑借“零VOCs排放”的天然優勢,早已從傳統工業涂裝的“配角”躍升為綠色制造的“主角”。而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爆發式增長,這個對安全性、輕量化、耐候性要求極高的賽道,正成為粉末涂料技術創新的“新戰場”。近日,江蘇華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光集團”)聯合旗下多家子公司,以一項名為“一種新能源汽車用阻燃絕緣粉末涂料及其制備方法”(公告號:CN119859456B)的發明專利,為這一戰場注入了關鍵突破。
新能源浪潮下,粉末涂料的“剛需”與“痛點”
新能源汽車的“心臟”——三電系統(電池、電機、電控),對防護涂層提出了近乎嚴苛的要求:既要耐受電池高溫、電機振動帶來的機械沖擊,又要抵御充電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電火花引燃風險,更需保障高壓電路的絕緣性能。傳統溶劑型涂料因含VOCs已被逐步淘汰,而普通粉末涂料雖環保,卻長期面臨“性能短板”:環氧樹脂作為主流成膜物質,雖具備優異的耐腐蝕性和絕緣性,但其固化后形成的高密度三維交聯網絡易產生裂紋、孔洞等物理缺陷,導致涂層韌性不足、抗沖擊性弱,難以滿足新能源汽車對“安全+性能”的雙重需求。
行業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車用粉末涂料市場中,真正具備“阻燃+絕緣+高韌性”復合性能的產品占比不足15%,大部分仍依賴進口或傳統改性方案,成本高、適配性差。這一供需矛盾,成為制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升級的關鍵環節。
從“缺陷修補”到“性能重構”:華光專利的技術破局
華光集團此次發布的專利,正是針對這一痛點的“精準解法”。其核心配方以環氧樹脂為基體,通過“改性阻燃填料+增韌劑+復合固化劑”的協同設計,實現了三大性能的跨越式提升:
阻燃性:改性阻燃填料采用納米級無機阻燃顆粒(如氫氧化鋁、氫氧化鎂)與有機磷系阻燃劑的復配體系,經表面改性處理后與環氧樹脂相容性提升30%,可在涂層受熱時形成連續隔熱炭層,將熱釋放速率峰值降低40%以上,滿足UL94 V-0級阻燃標準。
韌性:增韌劑的加入打破了環氧樹脂的剛性交聯結構,通過柔性鏈段的穿插與應力分散,使涂層斷裂伸長率從傳統方案的3%提升至8%,抗沖擊強度提高50%,有效抵御電池包裝配、路途振動帶來的機械損傷。
絕緣性:復合固化劑采用胺類與酸酐類固化劑的梯度配比,調控固化反應速率,形成更致密、均勻的交聯網絡,體積電阻率穩定在101?Ω·cm以上,擊穿電壓達30kV/mm,完全適配新能源汽車高壓系統的絕緣需求。
這項專利的本質,是對環氧樹脂基粉末涂料的“性能重構”。他不僅解決了傳統涂層的物理缺陷,更通過組分協同,讓涂層從“被動防護”升級為“主動抗損”,真正滿足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的嚴苛工況。
從“專利證書”到“產業價值”:華光的技術底氣與行業擔當
此次專利的取得,絕非偶然。作為中國塑料粉末行業標準的制定者之一,華光集團深耕粉末涂料領域33年,早已構建起“研發-生產-應用”的全鏈條能力:其旗下“江蘇省(華光)塑料粉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匯聚了50余人的專業研發團隊,累計申請專利近80項;依托“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積淀,公司已形成從基礎樹脂改性到功能填料制備的全流程自主生產能力;更重要的是,其客戶覆蓋全球TOP20新能源車企中的12家,在實際應用中積累了大量場景化數據,為技術創新提供了“實戰土壤”。
從產業價值看,該專利的落地將產生多重效應:對車企而言,采用該涂料可簡化三電系統的防護工藝(如減少絕緣膜、隔熱棉的使用),降低綜合成本15%-20%;對行業而言,它填補了國內新能源汽車專用粉末涂料的技術空白,有望推動國產粉末涂料在全球高端市場的競爭力提升;對環保事業而言,其“零VOCs+長壽命”的特性,將進一步助力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的低碳化進程。
結語:
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正在重塑全球汽車產業的競爭格局;而粉末涂料的技術創新,則是這場變革中不可或缺的“隱形推手”。華光集團的這項專利,不僅是一次技術突破,更折射出中國涂料企業在綠色轉型中的“破局智慧”——從跟隨標準到制定標準,從滿足需求到創造需求,中國粉末涂料企業正以“環保為基、科技為翼”,在全球產業鏈中贏得更多話語權。
綠色制造不是口號,而是用技術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隨著這項專利的產業化落地,我們有理由相信,新能源汽車的“安全鎧甲”將更堅固,而中國涂料行業的“綠色未來”,也將更加清晰可觸。
標簽:工業涂料,今日頭條,行業資訊,涂業商道,汽車漆